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迅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成为“世界工厂”。但基于自身等因素缺乏核心技术与优质品牌,中国工业通过低端嵌入全球市场。加之全球价值链控制者的封锁控制,导致了中国工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状态。当前,面对成本上升与市场收缩种种压力,中国工业亟须寻求一条走出低端模式之路。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工业亟待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有效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这成为现阶段中国工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与现实路径。 一、中国工业亟须摆脱价值链低端锁定 成本上升与市场收缩共同挤压下中国工业困境重重,亟须摆脱低端模式,以创新为动力,以价值为核心,围绕质量、效率和效益寻求突破。 1、传统的“低端嵌入”战略形成了路径依赖 改革开放之初,立足比较优势及现实条件,我国工业选择了“低端嵌入”方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当中,只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优势从事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的活动,处于“微笑曲线”底端,这种战略使得中国企业迅速融入了全球经济分工,在巨大的国际市场拉动下带来了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但多年来的快速增长也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中国工业被局限于“拼成本、拼数量、拼资源、拼环境”的低端状态,庞大的规模体量愈发积重难返,加之跨国公司等全球价值链治理者的封锁与控制,中国工业陷入了“低端锁定”陷阱。 2、低效率、低效益的“贫困化发展”凸显 据调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6.6%左右,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甚至不如印度和拉美国家。“贫困化发展”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部分“两高一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方面。“贫困化发展”已穷途末路,谋求长期发展优势、实现转型升级亟待中国工业摆脱现有状态。 3、市场倒逼机制下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在当前国际市场趋紧、资源能源约束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制约下,中国工业以往的低端生存环境不再,生存空间收缩倒逼中国工业依托创新逃离低端锁定状态。成本上升与市场收缩共同挤压下中国工业困境重重,亟须摆脱低端模式,以创新为动力,以价值为核心,围绕质量、效率和效益寻求突破。 二、协同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工业品牌创新是打通企业与市场通路、推动价值传递的动力。缺乏这一动力支持,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的成果难以完成最终的“市场一跳”。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复杂、开放的系统,并影响着企业发展。 在当前全球价值竞争环境下,竞争已经上升为整体价值竞争,围绕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全链条展开,单一方面难以形成协同效应,难以赢得竞争优势。 1、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实现倍增效益 实现技术的市场价值化,就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将科学技术研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创造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商业模式则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系统,其核心是价值创造。离开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单纯的技术创新只能触及产品层面,难以迅速稳定地实现产品的市场价值和企业价值。研究结论统计显示,商业模式最核心的组成要素主要集中于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和获利方式。 2、技术创新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坚实基础 企业要想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依靠不断地创新。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 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结论统计显示,商业模式最核心的组成要素主要集中于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和获利方式。商业模式创新就是通过这些方面的不断创新,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自身获取价值。但是,商业模式创新在寻找发现价值、重塑价值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中,离不开处于产品层面的技术创新成果作为依托和载体。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一方面技术创新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成果――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构成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物质基础。 3、品牌创新为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来看,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完成价值的发现、创造和实现的过程中,在价值创造环节依托技术创新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在价值实现环节依托品牌战略的实施和创新来实现价值的有效传递。可以说,品牌创新是打通企业与市场通路、推动价值传递的动力。缺乏这一动力支持,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的成果难以完成最终的“市场一跳”,完成价值的真正兑现。 三、构建技术、模式、品牌“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 中国工业摆脱低端弱势、实现整体突破的方向在于基于价值网络的技术、商业模式和品牌战略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发挥系统协整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主要思路 ・ 有效支撑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全链条顺畅运行,避免价值割裂。三位一体的协整创新要求依托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层面的创新,完成价值的产品化;依托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价值网络和构建,完成价值发现和创造;依托品牌战略实施和创新实现价值传递,完成价值的市场实现。 ・ 大幅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效益。首先,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互融合,为技术创新指明了基于价值创造的方向,能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其次,商业模式创新为品牌战略创新刻画了诉求重点,能大幅提高创新效率。再次,技术创新与品牌创新共同围绕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避免各自孤立脱节,形成1+1>2的系统收益。 ・ 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协同创新立足于价值创造的链条,提高了产品技术水平,优化了顾客价值体验,提升了价值市场传递效率,这三方面的系统提升有助于强化市场地位,提升市场竞争力。 2、对策建议 现阶段实施协同创新要基于中国工业的现实情况,找准着力点,阶段推进: ・ 科学定位,分层次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集中于企业,主要着力于应用层面,创造新功能、探索新工艺、发现新应用、推出新产品。 ・ 循序渐进,把握创新阶段重点任务。现阶段要重点关注网络技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道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层次。 ・ 重点突破,不断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引导企业界将注意力转移到价值创新上来,通过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和获利方式的系统思考谋求系统创新。 ・ 着眼长远,持续提升工业品牌影响力。“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变离不开品牌的塑造和传播。中国工业需要重塑自己的国际形象,以品牌资源统筹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管理资源,寻求品牌突破。 ・ 多措并举,有效优化协同创新发展环境。围绕工业质量提升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修订,探索建立国家专利公司,构建工业“专利池”,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国家层面的双边或多边技术成果、研发人才、市场资源共享合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