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制造业未来观点,咱生活在国内还是要支持国货的,当然这从民族可怜的自尊心出发,虽然我们好多年就成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但我们这个制造业大国的另一个称号是假冒伪劣产品制造国。虽然我们的产品很多与知名品牌质量抗衡,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专利技术少的可怜。我们做工控和技术的在工作中对于产品的取舍常常要做出选择,应该说我们大多数人在内心的感性都是渴望使用国产品牌的产品,但从理性出发我们要对客户负责,我们要使用质量过硬的产品,而这个理性的分析最后都让我们放弃了国内产品,这大家都明白,国内很多产品的质量堪忧。对于工业生产安全是第一位的,工控设备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利润更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很多时候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之前工控产品没有起到相应的警示作用,而最终酿成事故,因为我们作为工控人选用设备产品需要理性。
国内制造业未来发展首要的问题是什么?不是高科技也不是什么智能数码联网而是产品质量,只有产品质量得到不断的加强,我们的国产制造业才能够脱掉假冒伪劣这顶低劣的帽子,才能由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去年的时候曾经在中华工控网中发过一个帖子――我们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理念,说的同样是制造业的话题,当时说我们很多国内企业的设计理念有问题,从而导致了很多国产产品出现了低级错误,错误的产生是如此的可笑、可气、可恨!
作为使用方,上班十多年中在工作中加过了诸多的国产产品和国外产品的对比,也不由感叹我们的产品为什么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见证了很多国产品牌在厂内使用由胜到衰,甚至消亡的经过,这其中虽有诸多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使用中的质量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由于生产企业关注的是产品质量和使用合格率,如果一个设备常常出现问题,而通过维修维护甚至改造却无法消除,那么自然的领导就有要换掉这个设备的想法,工控设备可替代的产品太多了,国产品牌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使使用方产生印象,还是国外的产品设备过关,于是当这个使用中的国内产品在与厂家沟通维修改进好长时间还没有解决时,那么这个产品设备在厂里的使用寿命就要到头了。
再拿在中华工控网上的那篇我们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理念的帖子来说明,这套生产设备是2012年10月份刚刚建设投用的,到现在使用了刚刚一年半多点的时间,当时选用的调节阀也是在价格合适的情况下优先使用了国内一个品牌,在开车过程中就出现好多问题,当时项目组人员叫来厂家的技术人员研究解决,来的是一个刚毕业上班不到一年的售后人员,年纪很轻,技术也不是很好,确切的说其来了就是协调厂商来发配件的,在现场更换维修解决调节阀问题都是我们使用方自己解决的,我们维修人员询问一些调节阀的参数技术问题都无法回答,最后厂里论七八糟的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产品订购付了全款,售后服务也来了几次,只是来看看故障现象,当时我们在现场曾经多次向其说回去要尽快研究解决方法,以做到今后的产品不要在出现如此故障,可是一年半之后,厂里的另一个项目招标过程中,这个品牌的厂商又来投标,当我们使用方把现场使用问题提出来并询问是否改进后,投标人员却哑口无言,这样的结果怎能中标,一年多的时间如果厂商的信息回馈真的通畅,如果这个国产品牌真的想要持久发展,怎会对这种不是技术难题的问题不进行改进消除,而因此丢失市场,如果此类的国产品牌还不认识到使用方的信息反馈的重要性,那么用不了多久其就会失去市场的认可,在市场竞争中灭亡。
其实这样的产品质量问题,属于一个并不难以消去的缺陷。从设计方面还是产品附件的使用方面稍加改进就可以消去,而这样的能够提升产品质量认可的做法,一年半的时间的信息回馈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不能不让我们的使用方对国产品牌产生疑虑,使用过程是否满足需求甚至产品设备的安全性是否能够经得住考验。
上几个图片说一下这个不是多大问题的缺陷,却没有改进的产品设备。
一、产品的制造设计低级错误,只要稍加改进就会解决,而厂家却不改进。
二、产品配件的选用,只要厂家做一些持久的耐压测试的实验,而找出合适的产品附件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却没有行动。
如此有问题的国产产品非常普遍,不论是工业还是民用,我们常常遇到,虽然在采购产品设备中里面很多有客户信息反馈卡,我们也有很多把这个信息反馈到厂商的时候,但厂商的改进却没有跟上,甚至只是一个样子工程,只是糊弄消费者的炫耀措施。而就是用户方没有填写信息反馈卡,我们的产品厂商也要主动地到用户方去采集使用信息,从而知道产品使用中的问题,而不能被动的接受市场的回馈,一个有想法有前途有持续发展规划的厂商是不应被动的等消费者反馈信息,而要主动的采集信息,采集的信息要进行充分的利用而对产品改进,而不能当成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只有这样我们的国产品牌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本来我们的国产品牌的销售之前所做的实验就比较少,国产产品普遍用市场做实验的方法来提高产品,现在却不重视这个市场实验的数据采集,这样的现象怎能与国际上的知名品牌产品厂商自己做使用测试实验合格后在推上市场的模式,本来我们的国产品牌产品的这种做法就已经落后国外品牌,现在我们却又不充分利用市场的信息回馈,那么我们国产设备的未来在哪里?没有持续的发展规范,轻视市场信息采集的结果,我们的设备制造业的未来就是死路一条。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