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5 17:11:45 | 人围观 | 评论:
苹果和谷歌早已意识到可穿戴设备安全的重要性,无论是AndroidWear还是AppleWatch,都力图在架构上避免可能存在的软件安全问题,第三方应用在并不以独立的形式存在,而是以手机应用的附属形式存在。但蓝牙和WiFi等依然是攻击的突破口,而且智能手表在未来很可能会脱离对手机的依赖,软件安全问题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市场上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已经形形色色,但离爆发仍差临门一脚。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讲,一面是服务越来越人性化,正逐渐摆脱鸡肋的属性,一面却是望而生畏安全问题。那么,可穿戴的未来是否因为安全问题而止步不前?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在享受互联网服务的同时就已经放弃了所谓的个人隐私。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无时不在出卖我们的个人隐私,特别是云服务诞生以后,手机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条短信、每一个便签、每一次通话记录等都被上传到了云端,而这些信息是否泄漏,很多人并不知晓。虽然一些人会谈论隐私泄漏的危害,但当危害没有转化成实质的伤害时,很少人去刻意拒绝接触新科技。我们已经逐渐习惯了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智能可穿戴设备不过是这些服务的又一次延伸,这也是当今智能腕带设备被大众接受的重要原因。可当移动支付等服务附加在可穿戴设备之上,人们对安全性的要求已不可同日而语。
而在团体面前,除了军方对智能可穿戴的明令禁止,政府和企业并未因为安全问题把智能硬件拒之门外。因为在运动和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一些企业甚至鼓励员工使用可穿戴产品,在中国的IT企业里更是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这并不预示着政府和企业会对智能可穿戴的安全问题疏于防范,毕竟智能手机已有先例。还有一个鲜活的案例,就是谷歌眼镜被多数场所所禁用,可穿戴设备之所以位列企业和政府的白名单,只是目前的智能硬件还没有限制的必要。
当可穿戴设备涉及到更多的服务,安全便将成为发展的瓶颈。从芯片厂商到系统软件再到具体的服务提供商,乃至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备,都将成为可穿戴安全的制约因素。所幸Intel已经开始在芯片领域发力,靠开源而生的安卓,在AndroidWear上却选择了封闭,安全正是谷歌给出的理由之一。
开源和开放成就了可穿戴的快速发展,安全或许不是可穿戴设备下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却将会是可穿戴产品淘汰与否的一个衡量标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