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4 15:58:13 |
人围观 |
评论:
-
通过到现场的排查和走访,目前大部分抢修人员认为是由于居民用户表后开关不带漏保造成的越级跳闸,采取措施一般是更换为带漏保的开关,或者是居民开关带漏保也发生越级跳闸造成低压电缆分支箱内总开关跳闸。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造成的分支箱总开关频繁跳闸,现探讨如下:
为安全起见,保证人身安全的漏电保护装置额定动作电流不能大于50mA,用户开关漏保一般都是定为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但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绝缘也是相对的。低压配电系统对地阻抗不可能是无穷大,因此低压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正常时都会产生泄漏电流。配电线路的长短、导线的型号规格及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用电设备的型号规格及运行状态等等都会影响正常泄漏电流的大小。
在此注意的是配电给多台计算机(PC机)回路的漏电保护装置的设置。尽管计算机本身已采取了隔离措施,但配电回路中的插座仍有可能接插其他用电设备,因此仍需要装设漏电保护装置。由于电子计算机对供电电源的要求比较高,为了防止电源侧来的干扰信号,在线路中往往设置了电容容器等滤波装置并进行接地,所以即使不发生接地故障,正常的泄漏电流也比较大,每台台式计算机正常漏电电流约为3.5mA,因此每条配电回路不能带太多的计算机。曾有这样的实例:当一条回路中接有八台Pc机时,30mA的漏电保护开关就会跳闸。加上用户其他的电器设备如照明,空调,冰箱,彩电,热水器等诸多家用电器都存在一定的泄漏电流,因此一般家庭的电器同时使用时平均泄漏电流为10.5mA左右。当用户表后开关漏保为30mA时,正常情况下居民内部也不发生电器故障漏电情况下,通常不会引发表后开关漏保动作。目前户表表箱中大部分为9表位,12表位,15表位。结合家电使用同期率0.6计算,即使最大表位15位的总泄漏电流也只在90mA左右,此时表箱内进线总开关漏电保护值即使调到最小档位100mA,一般也不会引起表箱内进线总开关漏保跳闸。
于是问题出现了,虽然该表箱总开关漏保不动作,但泄漏电流仍然会存在且会汇聚到配电系统的上一级。通常低压电缆分支箱内有总开关和分开关且都带漏保,一般总开关漏保最大调至为500mA,分开关漏保最大调至300mA。分开关一般所带用户为25户左右,此时平均泄漏电流为150mA左右。总开关一般带三路分开关,此时总开关漏保电流承受能力已到450mA做左右,占到触发上限的90%,已经接近触发的最大阀值。此时如有家用电器使用的同期率波动,极易造成泄漏电流的瞬时突增,往往出现低压分支箱总开关漏保跳闸。
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现在不少家用电器含有非线性元件,会产生谐波电流,诸如电视机,各种节能灯、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计算机等等。当空调、冰箱、微机等谐波源启动时会产生谐波电流的突增,也是造成总开关漏保动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以上因素,低压分支箱内总开关漏保动作造成跳闸主要因素不是越级跳闸,而是汇总触发。即漏电保护的等级越高,在控制上限被固定的情况下,越容易出现汇总触发效应。而等级低的漏保由于控制裕量较大,反而不容易造成开关漏保动作。
对于住宅也应该根据供电户数的多少来确定,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来估算住宅供电干线漏电保护开关可保护的住宅数量:
N=Iz/2×I
式中:
N——每条固定干线漏电保护开关单相可保护的住宅数量;
Iz——进线总开关漏电保护的动作电流值(300~500mA):
I——每户正常泄漏电流值(10.5mA左右)。
由此可见低压分支箱总开关就漏保最大设置而言,应当在15~25户左右。考虑到电器使用同期系数,最多也要控制在25~40户左右。超出以后极易引发漏电保护动作。
在安装多级漏电保护器时,为避免造成越级跳闸,应考虑级间配合,各级之间要有动作电流级差和动作时间级差,一般情况下,上下动作电流级差为2~3倍,动作时间级差0.2s。
配电线路的泄漏电流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因此漏电电流保护器宜选用可调型,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总分配电箱(第一级保护):
总分配电箱一般不宜采用漏电掉闸型,总电箱电源一经切断将影响整个低压电网用电,使生产和生活遭受影响,漏电保护器灵敏度不要求太高,可选用中灵敏度漏电报警和延时型保护器。
漏电动作电流应按干线实测泄漏电流2倍选用,一般可选漏电动作电流值为300~1000mA。
此外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修正还应有一定的余量,以适应日后回路绝缘电阻降低、用设备增加以及季节变化引起的正常泄漏电流的变化。
综上所述,小区内低压电缆分支箱开关(带漏保)在今后的应用中如何灵活的掌握和控制保护所带用户数量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目前现状来看,在没有更好或更合适的情况下,对频繁停电的低压电缆分支箱总开关漏保进行临时解除,通过低压电缆分支箱内的分开关漏保进行必要的保护即可。即便这样也可形成用户分开关,计量箱总开关,分支箱分开关漏保的三级保护,为避免更多的投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