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2010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在完成“十一五”信息化SG186工程基础上,启动建设了信息高度共享、业务深度互动,覆盖面更广、集成度更高、实用性更强、安全性更好、国际领先的国家电网资源计划系统(SG-ERP),构建了坚强的智能通信信息平台,贯通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实现了生产与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营销与市场交易等领域的业务与信息化融合,打造了经营决策智能分析、管理控制智能处理、业务操作智能作业三层智能应用,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三流合一,全面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发展。 柔性开放的一体化平台采用两级数据中心架构和面向服务的柔性技术支撑架构,解决海量数据高效处理、复杂应用快速构建、异构系统柔性集成、信息多载体展现、认证权限集中管理等技术难题,支撑了可靠、安全、高效的业务应用系统构建,实现了结构化数据、海量实时数据、地理信息、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共享与可视化分析展现。设计实现跨业务共享与协同的企业级公共信息模型(SG-CIM),构建了覆盖公司全业务的分析决策体系,解决了平台支撑柔性化、信息集成整合标准化、分析决策智能化等难题,世界范围内首创建成了集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于一体的企业级运营监测平台,实现资源全面共享和业务全面融合,增强防控风险能力,提升运营水平。 在智能规范的一体化应用方面,公司设计研发了特大型集团企业一体化业务应用系统,整合电力核心业务,在自主软件开发平台上研发了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统一性和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电网规划、生产、营销、交易、调度、应急等核心应用,并通过SG-CIM模型实现深度融合,完成大规模标准化工程应用。针对能源开发与消费方式的变革,为促进能源流在用户、供应商之间双向流动,建成电力市场交易平台、95598客户服务互动网站、客户服务中心平台等应用。利用电力信息与通信的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电动汽车、远程教育、智能小区等强大服务,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公共服务集成化。 在可信可控的一体化保障体系方面,公司提出了“双网双机、分区分域、等级保护、多层防御”的总体信息安全防护策略,设计了信息内外网及应用架构,构建了信息安全纵深防御体系,为安全设备研制和工程设计实施提供了依据,并为公司落实国家信息安全要求探索出了一条自主可行的道路。公司还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隔离系列设备,解决了超大规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问题,形成信息安全三道防线,极大地降低了数据库遭受攻击的风险,保证了信息内外网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力保障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形势下,具备泛在、柔性、智能、互动、安全等特征的新一代电力信息通信,将全面支撑智能电网能源与信息的交互,由电网业务的支撑平台转变为支撑电网、电源、负荷、用户之间交互的综合服务平台,成为智能电网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基础载体。 第三次工业革命条件下,电力信息通信支撑智能电网实现跨越发展需突破四类关键技术。一是突破异构网络互联技术和节点智能化关键技术,适应泛在互联网双向传输需求。研究卫星通信网、光纤网、无线专网、传感网异构网络联网技术与路由控制技术,及能源终端网络化和设备状态自监测、自诊断、自愈技术。二是突破高性能传感及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研究大规模自组织传感网、智能测量技术,及知识管理、人工智能、关联分析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和关联分析。三是突破用户互动化关键技术。建设支撑用户双向互动的能源管理、移动用户购电、水电气多表集抄、远程家电控制等应用系统,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增强用户体验。四是突破可信计算、量子保密通信等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网络战攻击语境下的摆渡攻击技术及电磁脉冲攻击技术,及下一代安全隔离、主动防御和可信计算技术,实现自治自愈,提升信息通信系统安全攻防能力。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信息通信技术与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在与智能电网全面融合的同时,将成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根本动力,承载并推动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稍纵即逝,只有加快发展电力信息通信事业,巩固和扩大公司在电力信息通信领域的现有优势,才能超前实现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智能电网,提供承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能源基础,推动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