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家庭门槛前,智能家电都有哪些问题呢?
一是不同的品牌与设备无法进行互联互通互控,做不到这点,消费者只能购买同一品牌产品。在应用技术风起云涌的“智能”时代,一直没有攻克下这个问题;二是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互动、分享等情感需求。既然是家庭使用,就应该与家(温馨、亲情、人性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很多传统家电企业却没有做到这点。
这两个问题就是两道虚火,让智能家电无法满足智慧家庭的“智慧需求”。
1.应用虚火
目前的状况是,作为智能家电,每一个品牌基于自身能力的智能方案实只兼容自己的系列产品,无法兼容其他品牌产品。这种狭隘的思维,是让消费者被动成为企业的“粉丝”。如果消费者想实现整体智能化的梦想,就只能选择某一个品牌的整套方案。带来的问题就是,要么是购买成本太高,要么是厂家也无实力提供全套智能产品。全世界范围内,有哪一个家电企业在目前可以生产消费者需要的全部的家电产品呢?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不同品牌的家电产品,但它们却无法互联互通互控。最终,每个家庭都被不同品牌割裂成多个“孤岛”。这种显而易见的伪智能问题,与火爆的智能家电市场相比,是第一道虚火。
2.体验虚火
实际上,智能家电既然是作为装备家庭来使用,就应该承载出家庭温暖、关爱等特点,否则就不该称作“家”的智能化。就像一个人,他要求关爱、情感、思想,否则就是残缺。对于智能家电,无论做传统企业还是近几年兴起的年轻企业,都抛出了美妙的智能故事,但实际上呢?却没有企业能够赋予产品人性化――共享、互动。
从消费者需求看,不管是智能家居还是智能家电,不能再是孤立的或者自成体系的,必须通过家庭层面的互联互通,实现拟人智能、实现家庭生活的智能化服务,让家用电器不再冷冰冰,而是家庭中的温馨一员,这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市场需求。目前所彰显的无情感问题,就是智能家电的第二道虚火。
面对上述两个问题,也不是没有破解之策。总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而这两个方面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互联网基因。
一、回归消费者需求层面:让不同品牌实现互联互通互控
“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经说:“优秀的企业满足需求,杰出的企业创造市场”。 从需求层面上说,企业就要学会主动迎合消费需求和引导市场需求。其实,无论任何产品,首先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紧接着就是引导需求。在智能家电行业,消费者希望实现互联互通互控,这是需要迎合的首要需求。此外。还引导出基于体验层面的需求――情感、人性。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主导着市场方向标,企业首先就要擅于创造与聚合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创新,以此实现产业发展的创新革命,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狭窄的思维模式中。
其实,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在谷歌收购Nest之前,iComhome智慧家庭全兼容性平台已经在全球上市。洪佩军博士表示:“我们研发的iComhome家联网平台是基于‘端+云+端’的智慧家庭云平台。第一个端就是创造感知、互联、智能的家庭智能网络,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完成人们交互、关怀、SNS的目标。”
洪佩军博士进一步解释道,我们在产品终端增加了信息搜集与感知功能,改变了过去只能对智能家电实施控制的简单管理模式,通过数据的反馈,真正了解家居环境的真实情况;并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产品实现了互联互通,告别了过去不同品牌不同产品间的“各自为政”;同时,借助云平台和数据交换技术,完成了信息交流和数据分享,使用者可以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到家的境况,并能与家人、朋友进行互动交流,真正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居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利用网络通讯在手机等移动通讯终端上实现了信息交互,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掌控全家”和“关爱家人” 、“家,未曾离开”。
二、进入大生态圈:走进共享、共赢、共成长的生态圈
实际上,这是一个行业问题,而不是一个单一企业所能立即改变的。因此,还需要一个平台生态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授陈威如认为,要以一种新的客户价值链,而不是传统的垂直价值链来看待平台生态圈。上海家联网络科技公司就是在构建一种生态圈,以此形成共享、共成长。通过这个生态圈,可以形成行业发展的组合聚变。
其实智能家居就是一个小型的家庭物联网,各项产品设备必须相互联结,不能说生产单个产品就可以称为“智能家居”。洪佩军博士表示:“融合并不只是选择一个单一的标准,其主要驱动力是思维方式的连通性。”这种连通性,并不意味着将不同的技术进行单纯的物理融合,反而让智能设备可以保持独立,最终将多台设备集中到单一的“家芯”中,为用户提供多种因为以前互相分离而无法实现的功能。目前,各品牌生产商都无法做到兼容所有竞争者,而家联国际的嵌入式芯片不需要更改产品原品牌与功能,就能实现数据兼容。
无论三星还是苹果,都可通过第三方平台做到客户的无差别化。在这样的理念下,对于传统家电制造企业而言,并不是竞争性的思维,更不是有你无我的短视,而是融合,通过融合完成一体化的平台,形成共赢的生态圈。这对于智能家电而言,是好事,更是喜事。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