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机器人取代人,从事各种生产工作,从而促使机器人行业迎来了一波发展的高潮。随着包括谷歌和亚马逊在内的非传统机器人制造企业的加入,未来机器人不再仅仅是扮演替代劳动力的角色,其将更为智能化。在李嘉诚看来,科技会令生产过程不断优化,产品可以凭借自动化技术制造出来,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制造过程注入“思想”,从而改善生产。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05-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2014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将达到16.67万台,其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将超过日本,达到3.2万台,约占世界总量的20%,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不过,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仍然较低,2011年仅为每万人21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每万人55台。 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机器人来部分替代人的工作,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已经逐渐超过使用机器人的成本。统计显示,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沿海城市的制造业工资水平达到每月2500-3000元,远远高于越南和印度。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改进,机器人价格却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 此消彼长之下,用工人还不如用机器人划算成为了摆在企业主面前的事实。在富士康,上板、撤板等工作乏味且费力,而一台机器人可以取代3个工人。这种机器人的成本仅为10万元出头,使用寿命大约是3-4年,上岗后所需的维护费也不高,而3个工人一年的工资福利支出达15万元以上。换句话说,使用机器人1年,即可收回成本。 在成本更具优势的大前提下,机器人完全可以完成一些人类不适合或不愿意去完成的工作。例如在具有较高腐蚀性或者甲醛浓度高的工作环境下,显然机器人是比人类更适合的选择。而与厌烦生产线上简单重复工作的80和90后相比,机器人既不计较工作内容,也不知疲累,拥有更高的劳动效率。在作业的精度和洁度上,机器人的工作质量也更加稳定,生产损耗也较人力少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