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工,在二次回路运维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年度才能去停电检修维护的二次设备,似乎更加注重端子紧固作业,这是电工的本职工作,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似乎很“简单”的工作,如果让“不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往往“用尽了全力”,却得不偿失……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或许有人不屑一顾:不就是紧紧端子嘛,难道还有人这样憨,螺丝刀都不会用不成?
还真有这样的同仁,螺丝刀是“很会用”,但却没有掌握好分寸,“太用力了”,结果出了大问题,整改、折腾、折磨在所难免,让人后悔莫及。
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近日,某线路因区外扰动,差动保护动作跳三相,发生了“保护不正确动作事件”。经过几个回合不眠不休的排查、测试,终于发现故障原因:“线路保护装置 N 线端子压接不良,电流波形存在异常(零序电流几乎为 0,且以三次谐波为主,且 A、B、C 三相电流发生畸变),区外故障时装置采样异常,导致保护不正确动作。 ”
肯定有人会问,是不是没有开展过端子紧固作业?答案是否定的。
查阅相关运维记录,线路保护装置已经历多次停电维护,二次回路的维护尤其是端子的紧固工作(包括N线端子的紧固)已经反复开展,既然端子已经开展过多次紧固作业,为什么还会出现“N 线端子压接不良”的“低级错误”呢?
再仔细核查,发现“保护屏中保护端子排的外侧端子因压接螺丝磨损导致压接不紧(端子存在滑丝无法紧固的隐患),造成 N 线虚接”。
至此真相大白:原来不是端子没有紧固,而是“紧固过度”了,端子在多次紧固后,出现螺杆磨损(端子存在滑丝),造成 N 线端子压接不良……
可以说电工太“卖力”“太尽力”,结果差强人意,虽然“用尽了全力”,却得不偿失。这与作业人员的经验有关,如果工作人员有一定经验,在开展端子紧固时保持专心和警惕心,心存“端子压紧线芯未必压紧”的意识,按照二次措施单的要求做好记录和恢复的检查、核查工作,这样的问题或许能提早发现;如果每位作业人员在完成端子紧固作业后,能再次通过拔动电缆、外部观察等方式确认线缆接线紧固情况,即增加拔电缆的方式确认紧固质量,那么这样的问题或许可以有效避免。
这样的疏忽不得不防!
各位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