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安全用电 > 安全心理学

事故创伤后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及干预

2016-10-23 09:07:11 | 人围观 | 评论:

   一、事故创伤后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类型及特征

    1、创伤后应激障碍

    又写作PTSD,是个体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的延迟及延长的反应。其特征性症状有: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2)持续回避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活动和情境。

    (3)持续性心理敏感度和警觉性增高。

    2、事故创伤后的急性应激反应

    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于突发性的严重精神刺激事件之后,由异乎寻常和来势迅猛的精神打击所致,如矿难等

    (1)症状一般在刺激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内出现,主要的表现:

    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具有盲目性;

    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有轻度的意识障碍。

    (2)此种应激心理反应分三个阶段:一焦虑反应阶段;二环和安定阶段;三问题解决阶段。

    (3)应激的症状可持续一至数周,自行缓解。亲历者会发生幸存者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抑郁、梦魇、夜惊、情感脆弱等。

    3、迟发性应激反应

    迟发性应激反应,出现于应激性事件结束较长时间后,多见于重大的自然灾害和重大的事故后。

    (1)常见的症状有:焦虑、恐惧、忧郁、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和内脏功能紊乱。

    (2)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个人的基本需要甚至生命受到应激性事件的威胁;事件具有不可预见、不可控制的特点;当事人缺乏灵活有效的应对方法。

    4、恐怖性神经症

    它是伤害引起剧烈心理创伤后产生的严重精神障碍。

    症状表现:重复体验创伤经历,出现心理恐惧并能伴有强烈的焦虑、悲伤、抑郁;还可有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伤后的心理护理、治疗和康复及医疗救治及康复同样重要,是患者战胜自我、重塑人格、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所必需的。

    5、伤害致残者的心理行为损害

    各种严重伤害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受害者永久性的残疾,包括躯体功能障碍、瘫痪、畸形等,作为长期的心理刺激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状态。

    对严重伤害致残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康复是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发挥社会、单位、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给与帮助。

    二、事故创伤发生后的一般干预原则

    1、总体原则

    (1)事故发生后,首先在身体创伤方面进行积极抢救与治疗;心理创伤方面,提供情感支持,缓解紧张情绪。

    (2)在干预工作中,强调有些反应是正常的应激反应,要营造包容、理解的氛围。

    (3)帮助人们重建新的世界,重树生活信心。

    2、重在物质与精神支持,促进心理康复

    3、防止因组织行为的过度反应导致“祸不单行”

    4、积极开展心理治疗工作

    三、重大伤亡事故发生时的心理恐慌及其干预

    恐慌是人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作出的一种不协调和无理性的反应行为。

    对其进行干预的措施有:

    1、制定完备、细致的应急救援方案

    2、对救护人员进行严格的身体素质和安全心理素质的选拔,并进行严格训练

    3、对一般职工,进行事故逃生及救灾相关知识的教育和经常性的避灾演习。





标签:

相关内容推荐: